作者: 郭衛東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11 10:08
中國菏澤網消息(記者 郭衛東 通訊員 張曉涵) 麥收時節,在牡丹區黃堽鎮田野的金色麥浪中,一臺臺秸稈打捆機正上演著“魔術秀”——隨著“鋼鐵巨獸”的轟鳴,散落的麥秸被快速“吞入”,經過旋轉、壓縮、捆綁,不到一分鐘,一個形似“蛋糕卷”的秸稈捆就從機器尾部“吐”了出來。
為了加快秸稈綜合利用,黃堽鎮政府統籌協調,村干部分片包保,構建起“即收即打即運”的高效處理體系。設置兩處“鎮級秸稈存儲點”,30余處村莊臨時收儲點,環衛公司組織車輛及時統一清運,小麥秸稈從收割到離田不超過48小時,既解決了秸稈滯留難題,又為下茬作物播種搶出了寶貴農時。
在生物質發電廠,回收的秸稈經過現代化工藝處理,作為發電原料燃燒發電;在規模化養殖場,秸稈經過科學配比,轉化為營養豐富的優質飼料。目前,黃堽鎮已有十余家養殖場與秸稈回收點達成長期合作,成功構建“秸稈回收-飼料加工-畜牧養殖”的綠色循環模式。
近年來,牡丹區積極探索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、能源化、基料化等利用模式,持續加大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投資,投資實施了青貯飼料池、精細化還田、綜合利用效果檢測等一批項目。目前,全區的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已達90%以上,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互利雙贏。